中药现代化与中药创新迎来春天
在14日举办的国家中药科学监管大会上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上海中医药大学/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教授、研究员陈凯先发言表示,中西医结合、中西医并重、中西药并用是我国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方针。中西医结合,优势互补、相互补充、协调发展,不仅将大大提升医疗卫生工作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能力和水平,而且也必将为在未来逐步形成中西医统一的新医学奠定基础,开辟道路。
陈凯先说,十三五以来,中药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,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,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就,中药研发和创新迎来春天。
在研究方面,中药化学、中药药理、中药分析等中药基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,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;中药创新研究发展也呈现了新趋势,在研究选题上开始重视转化医学的理念,研究过程上开始强调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方法和科学规范,研究逐渐呈现深入化、定量化、系统化的特点;建立了多个中药复方研究的关键技术,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阐明了多个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,并揭示其配伍规律,完善了中医药学理论体系,提升了创新中药的研发水平。
在中药种养殖方面,中药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全面系统推进,基本建立了“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和标本库”,中药材生态种植理念得到推广,形成了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的四种开发模式,中药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显著提升,摸清了中药资源家底,常用中药材种植(养殖)技术体系基本建立。
在新药研发方面,中药标准化与质量控制技术显著提升,产业化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,助力了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;中药新药创制取得突出成就,上市数量从2018年的2个增加到2021年的12个;投入经费对民族医药知识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和整理,民族药宝库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和提高;中药“走出去”能力进一步加强,中医药标准国际化取得重要进展;中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给出了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。
陈凯先表示,站在“十四五”新起点上,中药现代化和中药创新面临着更高的要求,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、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、中药标准化和控制技术研究、中药复方新药研究、中药新药的疗效评价和临床研究、中药产业技术的现代化研究等,都是中药现代化的主要任务和重点方向。
站在新的阶段,要努力构建完善的中药“临床经验-基础研究-临床应用”的产品研发创新链和疗效评价证据链,重视建设中医药高端科技平台体系,强化高品质中药质量保障关键技术,加强中药制药装备创新,重视中药新药研发的创新方法研究,加快推动中药产业现代化。
他说:“我相信在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、面向科技主战场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’这一方针的指引下,在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,中药现代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。中医药这一人类的宝贵财富,也一定会对人民的健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。”